简体 | English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神经眼科发展期待更多融合与创新
作者:    人气:3958    时间:2013-9-9 16:31:26

  神经眼科学最早的研究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是介于神经病学和眼科学之间,研究脑和眼的基础、临床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也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

  1974年,北美眼科神经协会成立并举行了第一届年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会员400多名,神经科医师占1/3;1976年,国际神经眼科协会成立,每两年组织一次学术年会;1993年,欧洲神经眼科协会成立;2006年,亚洲神经眼科协会成立;2011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神经眼科学术会议,并成立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神经眼科包括了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病理、生理、生化、免疫、药理等诸多学科,涉及的疾病主要包括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动脉瘤等。
  北京医院神经科教授许贤豪介绍说,中国的神经眼科基础研究与临床与国外有着近三十年的差距,尽管目前看国内的发病人群数量不高,但是,14亿人口的基数不容忽视,首发病人该从哪里入手去寻找,这样的问题对于神经眼科来说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据了解,经过3年多的努力,神经眼科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在各大医院中,一些熟悉眼科的神经科医生以及了解神经科疾病的眼科医生正在门诊治疗中进行对接和融合。
  “与其说这样的融合解决了一些问题,还不如说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许贤豪教授强调,“对于神经眼科相关疾病的研究,我们还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数据积累。比如说,视神经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其多发性硬化以及视神经脊髓炎的成因等,都有待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
  在此次同期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神经眼科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神经眼科骨干培训班”上,有眼科医生所做的“先天性脑神经发育异常疾病群的临床诊断”,也有神经科医师所做的“神经系统的副肿瘤综合征”;还有影像专家所做的关于“眼运动神经的MRI检查和临床应用”等演讲。
  会议负责人之一、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主任魏世辉教授对此评价到,神经眼科是多学科交融的产物,要求医生对于神经科和眼科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这是一个很小众的群体,具有这两门专业知识的医生并不多,我们每年都在办培训班,培养骨干人才。依靠技术的飞速发展,神经眼科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作出了一些突破性探索。未来,在国内神经眼科将成为临床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多学科融合探索创新之路
  将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引入自己的临床医疗判断中,可以为自己的许多诊疗提供新的依据和结果,这是与会的神经眼科代表们的最大收获和共识。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教授所做的《眼运动神经的MRI检查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对先天性眼球的功能障碍进行影像学诊断,可以在影像中看到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先天性广泛性眼外肌的纤维化、眼球后退综合征、先天性眼—面麻痹的影像表现等等。王振常博士说,他从事影像学研究神经眼科的疾病有20多年的时间了,目前他所领导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正在制定头颈部扫描指南和规范,他希望神经科和眼科的医生们能够关注影像学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推动神经眼科的深入发展。
  来自台湾荣民总医院的王安国副教授以OCT在神经眼科的应用为主题,从更加微观的角度介绍判断眼科疾病的方法。而翁林仲教授通过对台湾65岁以上女性的数据研究得出,阿尔茨海默氏疾病与老年黄斑变性疾病有直接关系,可据此提前进行预期判断和治疗。
  翁林仲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神经眼科在欧美的发展较快,台湾虽然起步早,但是,师承日本研究体系,目前缺少本土的数据研究作为支撑。他指出,视神经炎以及多发硬化症等疾病由于人种不同基因不同导致发病的成因不同,对此,台湾的神经眼科学界非常希望和大陆联手做相应的大样本人群的研究和比较。“我们互有所长,对共性疾病有共同的认知,”翁林仲说,“此次论坛上聆听大陆的医师在神经科、眼科以及影像学的研究后启发很多,相信未来两岸在神经眼科上的融合和交流,将为基础研究以及临床领域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国内影像学对于神经眼科的研究目前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了”,赵堪兴教授对于多学科融合状态下发展起来的神经眼科在中国的未来非常看好,他认为,在颅内、在脑池、在眼眶等建立的影像识别体系以及所进行的对照治疗在欧美也是不多见的,他说,“影像学的应用代表着这门新兴崛起的学科在研究领域上的突破和创新”。
  以往医生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神经内科经常会转诊或在门诊遇到一些患者,他们在颅外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病后表现为视野偏盲、复视、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等,在传统的观念中,这样的一组病人没有人能够治,也没有哪个专业学科能够应对,多数医生只能遗憾地告诉病人,没有希望了,但是,神经眼科学在国内的突起为这类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云南昆明眼科医院的李蕴秀医师坦言,目前,她的门诊中神经眼科的病人与日俱增。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朱军跃也认为,从医药产业的前景看,中国的神经眼科市场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要形成独立的神经眼科学,要着眼于全国、甚至全球,建立专科培训体系和资格认证机制,以转化医学、医教研和药物研发一体建立产业链条,这是一条长期发展之路,要靠几代人努力来完成”,许贤豪教授对于未来的学科发展提出了方向和目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魏世辉组长认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的工作将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并以三个方面为重点,一是眼专科医师的培训;二是积累大样本病例,为《视神经炎共识和指南》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吸引更多的交叉学科参加,为共同推进神经眼科的基础研究和诊疗水平做出应有的努力。

(信息来源:中国财经首页)
威廉体育-威廉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www.loganro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