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宝珠1 ,朱永翠2 作者单位:1河南省开封县中医院 河南开封 475100;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探析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慢性咳嗽患者120例,对12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观察致慢性咳嗽原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检查,120例慢性咳嗽患者均由耳鼻喉科疾病引起,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120慢性咳嗽治愈率达到94.17%,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慢性咳嗽寻找致病原因,争对病因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对于耳鼻喉科引发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临床医生忽略的,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 耳鼻喉科病病,慢性咳嗽,临床原因
咳嗽是呼吸内科临床常见、普通疾病之一[1],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在3周以上,反复发作,又无明显肺部疾病[2]。对于慢性咳嗽引发的原因复杂多样,一般呼吸内科临床医生常用止咳消炎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一部分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一部分患者并无好转现象,由于临床医生忽略慢性咳嗽致病因素,并未对症治疗。导致患者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耳鼻喉科疾病引发慢性咳嗽常被呼吸内科临床医生忽略,本院在2011年对2007年12月~2010年11月来我院接受慢性咳嗽患者120例,进行全面检查,尤其对耳鼻喉科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11月来我院接受慢性咳嗽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年龄在5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8±12.9)岁。患者病程在2个月~18年之间,平均病程时间(42.8±14.8)个月,120例患者均符合,咳嗽3周以上,反复咳嗽,并无咳血,患者均无慢性呼吸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通过X线检查胸部无异物,通过止咳,消炎治疗并不见好转。对120例进行血常规、胸部X线片、鼻窦摄片检查,120例患者均经过耳鼻喉科检查,通过检查发现120例患者均于耳鼻喉科所致咳嗽,其中48例患者鼻窦炎,42例患者变应性鼻炎,30例患者慢性肥厚性咽炎。
1.2 方法 对48例鼻窦炎患者使用消炎药进行消炎,使用血管收缩剂(呋麻成滴鼻液)滴入鼻腔,治疗30天,观察患者效果,其中14例患者通过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患病时间较长,采用鼻内窥镜功能性筛窦切除术对14例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后需要对患者使用抗生素防止患者感染,手术后第5天需要对患者鼻腔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进行冲洗。4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性,隔离过敏原,使用过敏药(西替利嗪)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变应性鼻炎发作。30例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采用硼砂、呋喃西林溶液进行含漱,需要保持口腔、咽部清洁,对咽后壁隆起的淋巴滤泡进行治疗,采用激光治疗法。
1.3 疗效判定 通过治疗,患者咳嗽无全消失,无反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治愈,通过治疗,患者咳嗽有明显好转,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为好转。通过治疗,患者咳嗽无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无效。
2 结果
14例采用鼻内窥镜功能性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后4个月对患者随访,咳嗽症状完全消失。34例患者使用消炎药进行治疗,有30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好转。4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经过治疗有40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好转,30例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通过治疗有29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好转。120例患者治愈率达到94.17%,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咳嗽是呼吸内科最常见、最普通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慢性咳嗽是指患者咳嗽3周以上,反复发作,无咳血,X片检查胸部无异物,反复咳嗽,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一般呼吸内科临床医生默认为肺部疾病,采用消炎药,止咳药进行治疗,忽略鼻孔分泌物下滴、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咳嗽原因[4],导致部份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本文通过120例患者采用一系列检查,尤其耳鼻喉科检查,确定患者咳嗽因素,针对病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咳嗽虽然是普通的疾病,但是如果科学、仔细的观察和检查,对致病原因无法确实,盲目使用药物治疗,并不能达到治愈的可能,所以需要呼吸内科临床医生仔细的判断患者慢性咳嗽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治愈,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通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咳嗽致病因素应该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参考文献】
[1]周王文,周文光.王廷芳.非侵袭型鼻窦曲霉病12例报告.[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9,7(2):236-237.
[2]朱冠龙.沈小华.江德胜.等.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16例报告.[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9,13(4):496-497.
[3]张呼和,白文忠,王向东.变应性鼻炎对下气道反应性影响初探[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35(sup.5):1-2.
[4]顾之燕.呼吸道炎症反应[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10.36(3):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