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English
中医医学
推陈出新 示人规矩
作者:    人气:3408    时间:2013-6-24 9:14:51

    目前,由于出版事业的发达,针灸医籍时有问世。但是,缺憾的是许多书册内容重复,即介绍的内容形式多以十四经脉为纲,逐经介绍,而每一经脉下,再逐一介绍腧穴的位置、功效主治与针刺的深度与艾灸的壮数。还有的针灸书籍的内容是依照现代医学的病名,在每一病种下,辨证罗列针灸处方,但仅摘抄古医籍文献资料而作编排,陈陈相因,缺乏新意。一般来讲,作为针灸医生,最关心的是如何选择有效穴,即如何处方,以及选穴后选择何种刺法。笔者阅读了最近出版的《针灸临床处方学精义》(以下简称《精义》)后,认为作者在这两方面,下了工夫,有推陈出新之感。

“七字诀”整合各种取穴的传统经验

目前众多已经出版的针灸书籍,在介绍针灸处方时已成通则,即根据病变部位所循行的经络,与所主的脏腑,作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及对症选穴,而在配穴上,有上下同名经配穴,前后俞募穴配穴,左右配穴等等。还有是各家都无不重视特定穴,如五输穴、俞募穴、原络穴、八脉交会穴等理论的运用。这些理论林林总总,临证时莫衷一是。而《精义》将上述理论作了大致的整合,形成所谓的“七字诀”:主、客、辅、应、俞、募、奇。

“七字诀”的建立,当是借鉴了方剂学处方原则有君、臣、佐、使之说,但由于针灸学辨证论治对应的是理、法、方、穴,着重于辨认病症所属之脏腑经络,治疗是选取穴位,予以针刺或艾灸,所以“主、客、辅、应、奇”等说与君、臣、佐、使之立名相近,但赋予的具体意义有别。

主穴即起主治作用的穴位,“是根据辨证定位后选取本经脉中的穴位为主穴”,强调用穴精专力宏,常是仅取一二穴。选一穴之外,另一穴又常取上下同名经穴。称“前人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如五输穴、八脉交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等治病用穴都以四肢腧穴为主,可以借鉴”。其实原络穴与郄穴内容亦常可用作主穴。客穴,是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常取表里经,以从阴引阳,或从阳引阴。主客原络取穴法和八脉交会八穴,以至下合穴的配穴法均应属于这方面的内容。辅穴,指在病位局部或附近取的穴,以加强主穴功效。应穴,指与所治病证和主穴之间有相应关系的穴位,如王国瑞“穴法相应三十七法”,即是已经列出治某病症须取的主穴与应穴。俞穴与募穴,主要是取其治疗脏腑疾病,更能直接相应。至于奇穴,相当于方剂学中的民间单验方。

“七字诀”整合了传统的许多选穴经验,尤其是书中第六章“主客辅应俞募奇七字诀处方法”以介绍概念为主,而第十章“常见病证治”,将各种病证列成表格,每一病证按虚实分列对比,说明主症、兼症、舌脉、病位、治则的有异,然后以下即依此七字开具了不同的治穴,这样落实到最后一步,理论与临床的介绍相得益彰,使读者可学可用。

“五体针法”继承与发扬了《内经》针法

目前谈针刺较注重手法,《精义》亦介绍了手法。如第八章“针刺法与灸法”中第二节“单式补泻法”与第三节“复式补泻法”当属于手法。此外,《精义》第八章第四节“皮脉肉筋骨五体针法”,内容传统,而其总结形式却很新颖。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心主血脉,肾主骨。各脏有病,病必形诸外,会相应地表现于皮毛等五体上,医常以此作望诊、问诊之依据,而针灸医生不仅可以五体诊断疾病,而且可选取五体中不同的部位施予刺激,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素问·调经论》“经络肢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可谓是“五体针法”的理论基础。

讲究手法盛行于金元以来,臆度当与其时之金属针具有了长足进步,便于操作有关。而五体针法,溯其源,最早是从《内经》开始。一是如《内经》列举九针,这些针具的不同,其中意义,即是为所刺是皮、是肉、是脉等不同需要。一是同样用毫针,因有不同需要,对针刺深浅、角度有不同要求。《灵枢·官针》中列有多种刺法,如“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其中“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即刺皮肤;“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即刺肌肉,等等。

《精义》对五体针法作了较全面而且细致的介绍,与之相配合,第七章“十四经腧穴、经外奇穴主治与刺灸法”,将全身各穴逐经系统罗列成表,表中介绍各穴主治,且列明本穴在五体分层刺法中的所属,可供学人参考。

 

威廉体育-威廉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www.loganro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